leyu·乐鱼夏日清晨,甘肃省甘谷县安远镇后川沟村的山坡上,一排排刺槐、松柏等树木迎风摇曳leyu,林草丛中五颜六色的小花肆意绽放leyuleyu,为山坡添了几分动人色彩。
站在自家院子,老兵朱宝宝眺望远山。对于这座山,它的每一处褶皱leyu、每一抹绿色,朱宝宝都再熟悉不过。这是他倾注27年心血与汗水的地方。
“光秃秃的山,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一刮风,黄沙像接天的潮水般涌过来,掩埋了道路,吞噬了农田……”1964年,朱宝宝参军入伍,成为某边防连战士。恶劣的生态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让他深有感触。在积极参与驻地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一颗植绿护绿的种子在朱宝宝心中扎根。
退伍后,朱宝宝回到甘谷县工作。一次回乡探亲,看到坐落在半山腰的村庄依然如故:山梁光秃、土地贫瘠,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1998年,几经思考后,朱宝宝选择提前退休回到后川沟村绿化荒山。
朱宝宝回乡种树的消息刚在村里传开时,很多村民充满质疑。“放着清闲的退休日子不过,跑山上弄啥呢?”“连人都站不住的地方,树在那能活?”
同样不理解的还有朱宝宝的儿子朱清平。朱清平曾疑惑地问父亲:“种树费时费力,也没有经济效益,甚至还要搭钱,您图啥呀?”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趁现在身体还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我的本分。我啥也不图,就是想留下一片绿山。”朱宝宝说。
然而leyu,回乡投身绿化的道路,并非坦途。“早在返乡之初,我就对荒山植树种草的困难有所估计,但实际还是超出了想象。”谈及最初种树时的情景,朱宝宝记忆犹深。当时,山上不通水电,也没有铺修道路,人走上山都费劲,更别提还要挑水、运送树苗草籽。而地处陇中干旱区的甘谷县,年降水量少,树苗成活率极低。
“对于军人而言,困难就是用来战胜的。”朱宝宝毫不退缩,一头扎进荒山、住进窑洞,战天斗地:树苗成活率低,他就把枯死的树苗挖出补种,并总结出“深坑、覆膜、滴灌”的种植办法;干旱少雨,他用塑料布收集雨水形成蓄水池,并给每棵树套上简易保湿装置;山陡沟深,他就一镐一镐刨平沟,让人和树都有落脚点……
慢慢地,家里人被朱宝宝的执着打动,也开始参与他的绿化事业。得知朱宝宝带着一家人义务植树,村里人称朱宝宝是“荒山愚公”。朱宝宝笑着说:“我想种树就需要愚公精神,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但只要一直种下去,就有希望。”
2015年,地方政府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将这座荒山纳入生态治理项目。听到这个消息后,朱宝宝绿化荒山的信心更加坚定。
随着生态环境好转,村里人致富门路渐渐多了起来。有的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有的种植花椒、中药材等经济林木……每当听到村民致富消息,朱宝宝总是很高兴。
辛勤耕耘27年,数万棵树苗在荒山茁壮成长,朱宝宝的事迹也在当地家喻户晓,附近学校、党政机关多次邀请他授课。“我最喜欢给孩子们讲种树的故事,他们就是我‘一直种下去的希望’。”更令朱宝宝欣慰的是,刚高考完的孙子朱升已经报名参军,他说要像爷爷一样守护祖国每一寸需要守护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