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今年来,全市上下以青山绿水为底,以添绿、护绿、兴绿为笔,再绘一份山更青,水更绿的画卷。
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树添绿正当时。今年的春天,咸宁大地处处涌动着植绿的热潮,一幅生机勃勃的添绿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3月8日上午,市直机关义务植树活动在大洲湖湿地公园桂花集聚发展区举行。市领导和大家一起,扶树正苗、挥锹铲土leyu·乐鱼、培紧踩实、浇水定根……种下一株株金桂、银桂、丹桂。
在咸安区官埠桥镇,2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在官埠桥镇河背村胡家山栽种桂花树700余株。“桂花树四季常绿、花香持久,既能美化村容村貌,又能为村民创造生态效益,还为我镇乡村生态旅游增添了生态底色。”官埠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leyu·乐鱼。
在通城四庄乡,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清水村开展植树节活动,大家挥锹培土,种下七千余株油茶树苗,为“花果四庄”生态经济再添一抹新绿。
在长江赤壁干堤段,趁着连日阴雨,工作人员正忙着栽植最后一批水杉。我市长江段共新植幼树90259株,植树面积2295亩,为106公里长江干堤再添新绿。
我市重大项目严格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绩效考核制”五制管理,对标国家林草局《国土绿化项目作业设计管理规定》,科学设计、精准落地。
我市成立专项督导组,实行“2至3月周调度、其他月份月调度”机制,通过明察暗访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我市创新“施工单位+林业骨干”划片包保、“工程监理+林业技术”双线监管模式,实现全程跟踪、责任到人。
我市结合学雷锋日、植树节、三八妇女节、劳动节开展“义务植树+林长巡林”“学雷锋护绿”“共植国防林”活动,掀起全民植绿热情。
我市提炼咸安区人工造林、赤壁市油茶造林、通城县退化林修复、崇阳县、通山县覆盖防草布等创新模式,制作专题巡礼视频、画册,推动“咸宁经验”全域推广。
我市承办全省林业科技素质提升培训班,聚焦石漠化治理、竹材保护等关键技术,提升全市科学绿化水平。
我市开展科技下乡30余场,发放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手册超1000份,让科学绿化理念深入田间地头。
在咸安区贺胜林科所油茶种植苗圃基地,工人们以毫米级精度开展油茶嫁接“手术”,通过嫁接改良的油茶苗,油茶亩产提升40%以上。
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和产量,也为护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添绿、护绿,只为兴绿。“我们的目标是推动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共赢。”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4月28日,财政部leyu·乐鱼、国家林草局公示2025年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拟支持项目名单,咸宁市项目以全国第一位次排名成功入选,将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5亿元。
该项目围绕“以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强油料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设计良种培育,高产基地,茶籽初加工、储运,油茶精深加工、融合发展等四项重点内容。
项目实施后leyu·乐鱼,预计建成集油茶育种、种植、加工、收储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leyu·乐鱼,辐射带动我市亩产茶油达到32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全市油茶年产值达到64.38亿元,带动约86万人次就业,林农亩均年增收850元。
通城县油茶产业发展更是呈现出多元繁荣的景象。联农带农方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油茶合作联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让农民从油茶种植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通城县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一粒油茶果经20多道工序,压榨出来的高品质茶油均价超过了百元每斤,还研发出多种油茶相关的日用品,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滴”卖的转变。
除了油茶产业,我市还通过其他林业项目推动经济增长。成功推动通城县“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获批中央资金0.94亿元;成功推荐嘉鱼县高铁岭镇八斗角村、崇阳县石城镇西庄村获评“省级林业试点村”,获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40万元;策划申报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1个,拟建示范林并申请资金600余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绿美咸宁注入了持续动能。
从添绿时的辛勤付出,到护绿中的精心呵护,再到兴绿里的蓬勃发展,咸宁正以坚定的步伐,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一幅崭新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