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乐鱼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建立“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引发“扩绿”热潮,不断增厚“绿色家底”;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赋能绿色发展,“井冈山”农产品销售额达5.61亿元……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以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按照“数量质量增量并重、扩绿兴绿护绿同步”的思路,全面打响生态系统“扩绿”、生态产品“兴绿”、生态修复“护绿”三大攻坚战,推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目标。
构建生态系统“扩绿”推进体系。坚持系统思维,按照“整体规划、分类施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原则,吉州区将绿化结构调整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突出区域特点,彰显文化特色,“一村一策”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增绿行动leyu·乐鱼,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9个、国家级生态镇(村)5个、省级生态镇(村)14个。健全林长制,由区党政“一把手”担任区级总林长、副总林长,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责任落实体系,构建知责明责、履责尽责、考责问责工作闭环,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推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鼓励引导居民扫描二维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万余株,打造共建共享社区“微花园”。强化资金保障激励,每年对约100个村庄实施绿化,评选10个绿化“最美乡村”,每个自然村补贴苗木费5-6万元,奖补绿化“最美乡村”2万元。
探索生态产品“兴绿”经营模式。依托生态优势,吉州区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油茶、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产业,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1家,“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30家、产品销售额达5.61亿元,“吉州芦笋”获评2024年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动生态资产赋能增值,组建“两山”运营公司,建立第一批生态资源资产清单、重点资源资产管控清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清单,推动生态资源集中化收储、规模化整合和产业化开发,自然生态资产总量48.03亿元,实现营收0.73亿元。抢抓江西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机遇,吉州区探索林业碳汇与景区减排联动机制leyu·乐鱼,在全省率先提出低碳社区省级标准leyu·乐鱼,制定零碳景区评价标准,打造低碳社区、近零碳社区30余个,钓源古村景区获评全省首个碳中和景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共建点。
健全生态修复“护绿”长效制度。吉州区健全“一树一档”责任落实机制,将古树名木GPS定位信息leyu·乐鱼、数码照片等数字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树一档”电子档案,构建古树名木“数字化”管理系统;将全区细化成36个古树名木“网格化”保护责任体系,为661株古树名木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签订古树名木管护责任状,严格林长、监管员、护林员等“一长两员”的巡护、监管、养护要求leyu·乐鱼。健全“一树一策”管理养护机制,针对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病虫危害等情况,组织专家编制“一树一策”保护方案,聘请具有救治经验的施工队伍实施白蚁、红火蚁等专项除治。遵循古树名木“属地管理、原地保护”的原则,动员村组将保护古树名木纳入村规民约,让珍爱绿色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健全“一树一保”风险保障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古树名木“防灾+救护”双重保障模式,由政府出资991.5万元,为古树名木购买双重商业保险,实现“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管护单位获益”。2024年3月,开出了全省首单古树名木“防灾+救护”双保险理赔单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