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乐鱼擦亮绿水青山“底色” 提升金山银山“成色”——甘肃庆城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1-03 19:29:28    浏览:

[返回]

  leyu”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宜居新庆城建设。

  经迎凤桥,观柔远河东岸,药王洞养生小镇霓虹闪烁,玻璃栈道、斗拱绣楼等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柔远河也叫东河,是庆城县境内两条主要河流之一。曾经,每到汛期,汹涌的柔远河水在不断侵蚀河道的同时,给沿河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庆城县启动实施了东河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县城以东的柔远河及马莲河两岸,紧邻药王洞养生小镇和南门周礼广场。东河综合治理项目的建成,完善了庆城县水上旅游产业的短板,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形成“空-地-水”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新模式,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新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绿色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两山”转化“庆城样板”。

  “东河河道治理好了以后,环境越来越好,在这里休闲散步,看到河岸两面山青水绿,鸟鸣花香,心情格外好。”说起家门口生态环境的变化,庆城县居民韩先生高兴地说。

  “晴空湛蓝、白云朵朵,家乡的天比以前更蓝了。”居民张女士微信朋友圈的一条消息,道出了众多庆城县居民的心声。近年来,庆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聚力解决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城市扬尘、农作物秸秆焚烧、燃煤及餐饮油烟导致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等突出问题,促进县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庆城蓝”频频出现。

  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18.45%提高到目前的23.46%,增长5个百分点,植被覆盖率达到79%,建成森林小镇1个、森林乡村3个leyu·乐鱼。建设高标准农田5.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10平方公里。空气优良率较“十二五”末提高10.3个百分点,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2.7%和80%,3个市考断面、9个县乡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农村“三大革命”纵深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6.1%,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72%,村容村貌更加靓丽整洁。

  走进庆城县玄马镇柏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随风摇曳的绿树leyu·乐鱼,一间间白墙青瓦的房屋错落有致,步行其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庆城县全力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leyu·乐鱼、生态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leyu·乐鱼,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广泛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着力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leyu·乐鱼,构建了种植养殖一体化、有机种植、生产过程循环利用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走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围绕打造高效果品、生态种植养殖和农业服务等特色农业产业链,庆城县大力建设高产粮食、特色果蔬等标准化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引培“农”字号企业13家,建成肉羊合作社157个,扶持带动群众10026户。苹果留存面积25万亩,年产量26万吨,产值20亿元。饲草、白瓜子、万寿菊等补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53万亩,年均产量稳定在11万吨。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我们老两口除了种地外,还在合作社务工,每年有2万多元务工收入,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柏树村村民刘玉德说。

  庆城县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再造一个子午岭”和“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部署要求,在全县掀起造林绿化新热潮。截至目前,完成造林绿化107.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50平方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站)18个,治理燃煤锅炉20台,改造清洁取暖4088户,马莲河、蒲河流域省考、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成为拿股金、收租金、挣薪金的“三金”农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个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生态庆城正阔步走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