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凤凰山南麓,依山而建。此地是东汉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来到习家池景区,眼前豁然开朗。一马平川的大块空地,三面青山环抱,苍松翠竹,草木茂盛。放眼望去,皆是浓浓的绿意。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行至大门处。说是大门,其实就是用竹竿严实拼扎起来的门楼,虽有门楼之貌,却古朴、低调得连一些农家门脸都不如。入内,迎面一块巨大的卧石上,镌刻着古建筑学家罗哲文题写的“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水光潋滟的迎宾池里,鱼儿、水草舞动着身姿,迎接着四方宾朋。
到了习家池,不能不去一睹习氏宗祠。祠堂坐落在一片香樟翠竹之中,灰墙黛瓦,牌坊式门楼层层叠叠。门前两棵桂花树撑起巨伞,拱卫着整个庭院。门额上题书的“正气千秋”四个字,庄重大气。
习家池的核心景点,是仿范蠡之法建造的养鱼池。池中一亭,六角重檐,斗拱攒顶,称作“湖心亭”,亭子四周为雕花石栏,栏下碧波荡漾。池边杉木围立,霜叶待染,灰白古拙的湖心亭掩映其间,恰似一幅静美的油画。主池西南角,有两个小池,一个满如圆日乐鱼体育,叫“溅珠”;一个形似半月,叫“半规”,寓意“学贵日积月累,福同日月齐长”。
池边两棵古槐,一棵已有800年树龄,另一棵树龄也有460年了。据当地老人讲,两棵槐树很长一段时间呈枯死状态,十几年前突然又萌发新芽、开枝散叶。历经风雨雷电,树冠早已折损,但所剩残枝断臂依然顽强地生长着。
耳畔传来一阵清音,循着水声,拾级而上,来到习家池的水源地--白马泉。白马泉依坡就势,顺流而下,沿途形成的池、塘、潭错落有致、涓流淙淙。园内高大的乔木、葱茏的灌木,多样性植被全覆盖,凸显出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
习郁的府邸怀晋山庄,颇具汉室之风,高大气派。可惜现在尚未开放,无缘入内乐鱼体育,只能遥望遐想。习郁后裔、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著下千古名篇《汉晋春秋》,其孤身独影似乎隐约可见。
除却自然风景外,因诸多文人墨客赋咏于此、官宦名流饮宴于此、史学家习凿齿著书于此,习家池被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因此凝炼出“外修清雅、内敛文史”的独特气质。
在历史的长河中,私家园林众多,习家池缘何被誉为“郊野园林第一家”?想必是因为,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建筑园林之一、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被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奉为私家园林的鼻祖和典范。何为“郊野”?《说文解字》载:“距国百里即为郊,郊外视为野。”习家池即使在古时,距城也不过三十里,之所以被称为“郊野园林”,除了当时的确地处偏远荒凉之地外,更多的是古人远离市井、超然脱俗的情趣蕴含其中。
我家离习家池不远,有缘多次造访,对其山园合一、散淡自然的“郊野”个性另有一番体味。
习家池之“郊”,在于不“娇”而郊。它不是养在城里的大家闺秀,也不是拘于院中的小家碧玉,而是实实在在放之于外、流于自然,属于“散养”。其“郊”,还在于不“骄”而郊。习家池没有高墙壁垒的威严,接地气,有亲和力。
习家池之“野”在于,它不是盆景式园林,无边无沿、无拘无束,毫无造作修饰之感。就像一瓢水,信手一泼,随意蔓延渗透,每一处都与周边原始山林坡地连成一片,相融相合。从习家池任何一处都可以上得山去乐鱼体育,也可以从山上任何一处下得池来。其“野”还在于,整个园区无墙无院、无栅无栏,全开放、不收费。入得园来,可走,可坐,可席地餐饮,也可放声朗诵乐鱼体育,不必矜持,只管静享美好时光。
处处闻啼鸟,步步有泉鸣。举手沾叶红,投足惹草青乐鱼体育。徜徉在习家池,方能体会晚唐诗人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的兴味了。